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为各类金融机构及中小型公司的理财顾问岗位、保险经纪人岗位、证券投资分析岗位、银行柜台业务岗位和金融监督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金融行业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投资与理财相关职业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投资与理财相关职业岗位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投资与理财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毕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知识目标
(1)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具备投资与理财相关职业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3)具备经济、管理、法律、营销等相关基础知识;
(4)了解投资与理财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投资与理财行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能力目标
商业银行柜台业务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能力、理财顾问与规划分析能力、保险经纪能力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
(1)熟悉金融业法律法规及职业操守,具有商业银行柜台日常业务处理能力;
(2)熟悉客户的开发与引进,具备金融产品业务拓展与营销能力;
(3)掌握投资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具有常见金融产品投资分析的能力;
(4)掌握理财工具的种类和特性,具有进行理财规划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自知自觉的健康心理;
(2)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良好职业道德;
(3)具有善于思维、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
(4)具有协同合作、谦和礼让的团队意识;
(5)具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终身学习能力;
(6)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手段,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将思想素质提高、专业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培养等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创新实践了“三循环三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投资与理财专业“三循环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循环”是指通过三个校企互动的校内外教学循环依次培养学生的三种职业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三融合”是指每个教学循环实现理论与实践、岗位与课堂、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的三项融合。该模式实现了开放式办学、融合式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全程化,使人才培养紧贴岗位群需要,对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模式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二)课程体系
结合“岗证课训赛深度融合,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序化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要求,确定相应的支撑课程。再将支撑课程进行序化整合为平台课程,包括基本素质平台课程、专业能力平台课程、能力拓展平台课程三类。其中,基本素质平台课程包含公共基础课和公共实践课两种课程类型,专业能力平台课程包含职业基础课、职业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三种课程类型,能力拓展平台课程包含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三种课程类型,从而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同时,我们定期对课程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适时进行调整优化。
学时学分与毕业条件
(一)学时、学分分配
本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2612学时(其中:课内理论教学1256学时,课内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共1356学时。),总学分137学分。
(二)毕业条件
(1)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最低学分为137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必须修满28学分,职业基础课必须修满23学分,职业专业课必须修满31学分,选修课至少修满26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至少修满9学分,推荐选修课至少修满17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修满29学分。
(2)参加规定的毕业实习,提交符合要求的实习鉴定、毕业设计并答辩合格;
(3)取得四川省大学英语三级(SCET-3)合格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合格证,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二级乙等以上证书。
(4)必须取得金融类从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
硬件资源
1.实验实训场所
拥有学生进行金融基本技能训练用的实训教室;具备应用证券模拟交易软件和银行业务操作软件的网络环境的计算机机房;具备银行柜台岗位操作的模拟银行业务软件和实训室;具备满足学生至少半年顶岗实践用的校外实训基地。
2.实训软件:
智胜商业银行柜台业务仿真模拟软件,同花顺证券模拟交易软件。